由于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机理未完全阐明,目前西医尚无根治手段。激素、免疫抑制剂,切脾治疗均存在副作用,且易复发,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互相取长补短,有很大的优越性。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确定如下治疗原则:
一、初发病患者,若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大于20×109/L,全身出血表现不严重,仅局限于皮肤粘膜出血,如果是儿童患者,又有明显的病毒感染史者,急性型可能性大,主张中医辨证论治加静点免疫球蛋白治疗。因为急性型为病毒感染后的自然免疫反应,可自愈,故尽可能避免使用激素,以免导致副作用。但急性期亦有因颅内出血死亡的危险,所以应积极治疗,静点免疫球蛋白即能及时控制,还能通过其抗病毒作用促进该病菌的清除,缩短病程。以上情况若为成人,可同时口服泼尼松即可控制出血,与中医辨证施治配合,即可提高疗效,又可减轻激素副作用。
二、不管是初发病患者,还是慢性型急性发作患者,若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低于10×109/L,应及时中西医结合,积极抢救。若救治及时急性型可治愈,慢性型急性发作期亦可在短期内恢复到慢性期。具体治疗方法:1、可立即输注单采血小板悬液,连续应用3—5天;2、静点大剂量丙种球蛋白;3、血浆置换;4、静点大剂量激素;5、在各种疗法无效,又有充分准备下,可考虑紧急脾切除术;6、加强支持疗法,如止血合剂静点,抗菌素抗感染等;若为消化道出血,激素禁忌,可给予中药止血散口服,合并失血性休克药应输注全血,有严重缺铁性贫血者还应注意补铁。
血小板减少的预后
血小板减少的预后情况主要与发病的原因、出血量及伴随症状有关。一般血热炽盛者起病急,出血较重,但治疗及时,治疗措施得当,百分之八十的患者可以在6个月内缓解。治愈后复发的概率较低。但若失治误治,病情反复发作,病程超过半年,病情由实证转为虚证的气虚不摄、阴虚火旺、瘀血阻络型,此时治疗上会有一定的因难。少数患者出血重,合并颅内出血或内脏出血,常常导致患者的死亡。
血热妄行型要避免外邪的侵袭,以免脉络受损,热迫血行而出血;气虚不摄者要注意饮食调理及起居有节,以免伤及脾胃,加重病情;阴虚火旺及感受火热燥邪者应忌食辛辣,以免耗伤阴津;血瘀者应避免受寒,以免寒凝血瘀加重病情。另外,还应调情志,以免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导致病情缠绵难愈。
现代医学治疗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为首选,疗效不佳,采用免疫抑制剂,脾切除等常规疗法,副作用较大。中医治疗则具有改善症状快、稳定性好、无毒副作用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收。虽然中药治疗疗效不如激素疗效快,但比激素疗效稳定,不易复发。
我们在治疗中发现,患者应用中药之初,激素常用量较大,在用药中加大滋肾养阴之品的剂量,以阴柔之品解激素阳刚之性,使激素能够顺利撤减;在用药中后期激素停用或用量较小时,加入温阳之品,可使肾上腺皮质功能顺利恢复。使中药对本病的疗效大大提高。总之,在应用常规疗法疗效不佳时应首选中药治疗,用药得当可取得很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