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样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作者:佚名 日期:2015年09月30日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


  中医如何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病因病理】

  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两者均可导致血不循经,溢于肌肤,发为紫癜。小儿形体不足,气血未充,卫外功能不固,易受外邪入侵,热伏血分,内搏营血,灼伤络脉,迫血妄行,络伤则血溢,血不循经,渗于脉外,留于肌肤,发为紫癜。疾病反复,则可阴血受损,或心脾受损。阴血受损测生内火,阴虚火旺,血随火动,伤及血络,血不循经,溢于脉外而成紫癫。心脾受损,心生血,脾统血,心脾气虚,生血受碍,统血失职,血失所附,不能循于脉内,溢于脉外,发为紫癜。若病情迁延,日久渐见脾肾之阳受损,导致真气亏损,生血有碍,则紫癜也会反复发作,不易痊愈。

  【诊断要点】

  1.起病前1~3周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皮肤、粘膜有瘀点、瘀斑或血肿,一般不高出皮面。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以下肢较多。鼻衄、齿衄最多见,呕血、黑粪也有发生,偶有血尿。

  2.本病可分为急性型与慢性型。急性型多见于年龄较小儿童,在病前常有病毒感染史,病程在6个月以内,预后较成人良好;慢性型多见于较大儿童,病前无明显病毒感染史,病程迁延数月至数年,出血症状较轻,易反复发作。

  3.化验 血小板计数减少,小于50X109/L时可见自发出血。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相关血小板抗体(PAlgG、PAIgM)及相关血清补体(PAC3)升高。束臂试验阳性。

  【辩证分型】

  1.血热妄行症状:病前有外感风热病史。起病较急,紫癜红润鲜明,常密布成片,伴鼻衄、齿衄,可有发热,面红心烦,口渴欲饮,或尿色红,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浮数。

  证候分析:见于急性型,风热之邪伤及营血,热毒内盛,灼伤血络,血溢脉外,故见紫癜。卫分证未罢,邪正交争,可见发热,面红。血随火升,上出清窍,则为鼻衄、齿衄。移热下焦,灼伤肾与膀胱,则有小便出血。舌红苔黄、脉浮数,均为血热妄行之象。

  2.阴虚火旺症状:皮肤散在瘀点瘀斑,时发时止,下肢尤甚,可有鼻衄、齿衄,低热盗汗,手足心热,心烦不宁,口干咽燥,音质红,苔少乏津,脉细数。

  证候分析:多见于慢性型,阴虚火旺,血随火动,损伤血络,发为紫癜。虚火上扰清窍,损及粘膜血络,则可见鼻齿衄血。阴津虚亏,虚火内扰,故见低热盗汗,手足心热,心烦口干等。舌红苔少乏津,脉细数,则为阴虚火旺之象。

  3.气不摄血症状:紫癜反复出现,瘀点瘀斑色泽较淡,病程较长,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纳呆食少,头晕心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证候分析:多见于慢性型,病程较长,心脾气虚,生血统血失职,血不循经,溢于脉外,发为紫癜。气虚则神疲乏力,纳呆食少;血虚则面色萎黄,头晕心悸。

  舌淡红苔薄,脉细弱,均为气不摄血之象。

  4.脾肾阳虚症状:紫癜色暗,下肢较多,有鼻衄、齿衄,形寒肢冷,面色?s白少华,头晕神疲,纳少便溏,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

  证候分析:常见于慢性型,日久脾肾阳虚,气血不足,统血失司,血渗于脉外,故紫癜色暗。阳虚之证测有形寒肢冷,面(白光)少华,头晕神疲。脾阳虚,运化失职,则纳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均为脾肾阳虚之象。

  【分型治疗】

  1.血热妄行治则: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方:犀角地黄汤、五味消毒饮加减。

  加减:烦渴喜饮,加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瘀点瘀斑较多,加紫草10克、仙鹤草10克;鼻衄,加白茅根30克、藕节炭10克;齿衄,加人中黄10克、参三七10克;尿血,加小蓟草10克、仙鹤草10克;大便秘结,加生大黄6克(后下)。

  主方分析:犀角地黄汤为凉血清热要方,方中犀角(用水牛角代)清热凉血、解毒化斑,生地黄养阴清热,赤芍、丹皮凉血散血。因本型病人起病急,多因外感风热引起,热毒较盛,故与清热解毒的五味消毒饮同用,方中银花、野菊花、蒲公英、天葵子、紫花地丁均有良好的清热解毒的功效。

  处方举例:

  水牛角30克(先煎)生地黄10克 赤芍10克 丹皮10克 生石膏30克 银花10克 野菊花10克 紫花地丁10克 连翘10克 玄参10克生甘草6克 茅根30克

  2.阴虚火旺治则: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主方:大补阴丸加减。

  加减:低热者,加青蒿10克、鳖甲15克;盗汗者,加牡蛎30克(先煎)、地骨皮10克;鼻齿衄血,加仙鹤草10克、茅根30克。

  主方分析:大补阴丸为滋阴降火之主方。方中熟地、龟版滋阴填精,滋水以制火,黄柏、知母清泄相火,降火以保阴,猪脊髓益精补髓。

  处方举例:

  黄柏10克 知母10克 生熟地各10克 龟版15克 鳖甲15克 玄参10克 女贞子10克旱莲草10克 丹皮10克 甘草6克

  3.气不摄血治则:补气摄血。

  主方:归脾汤加减。

  加减:纳呆便稀,加山药10克、焦六曲10克;头晕心悸,加制首乌10克、五味子6克;睡眠不宁,加夜交藤10克、合欢皮10克。

  主方分析:归脾汤为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要方。方中人参、黄芪、白术、甘草补脾益气,当归、桂圆肉、枣仁、远志、获神补血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姜枣开胃健脾,调和营卫。

  处方举例:

  黄芪10克 党参10克 白术10克 熟地10克 当归10克 白芍10克 旱莲草10克 远志10克 仙鹤草10克 阿胶10克(烊冲)甘草6克

  4.脾肾阳虚治则:温补脾肾。

  主方:右归九加减。

  加减:头晕神疲,加黄芪1O克、党参10克;瘀点色暗,加参三七10克、丹参10克;大便塘薄,加菟丝子10克、炮姜炭10克。

  主方分析:右归丸为温补肾阳,填精补血之要方。方中熟地黄滋肾填精,附子、肉桂温肾补阳,山萸肉、山药、枸杞子、菟丝子补肝益肾,鹿角胶温补肾阳、填精补髓,当归补血养肝,杜仲补肾强筋。

  处方举例:

  黄芪10克 生熟地各10克 山药10克 山美肉10克 枸杞子10克 菟丝子10克 鹿角胶10克(烊冲)杜仲10克 当归10克 旱莲草10克

  【简便方】

  1.枸杞子10克,红枣10枚,党参15克,鸡蛋2个,加水同煮,食蛋饮汤,连服7天。用于气不摄血。

  2.景天三七15克,刘寄奴10克,茜草10克,水煎服。用于紫癜有鼻、齿龈等出血时。

  3.生石膏30克,焦黄柏15克,儿茶6克,五味子15克,浓煎含口,每次5~10分钟,治有齿衄者。

  4.灵芝菌100克煎

  【注意事项】

  1.急性出血期,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避免外伤。并注意观察病情,如神志、呼吸、血压、脉象及出血情况等。

  2.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注意生活起居,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并注意保暖。

  3.饮食清淡,富于营养,饮食易消化。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呕血、便血时,宜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忌坚硬及粗纤维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