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疾病是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
血小板减少症)或功能减退(血小板功能不全)导致止血栓形成不良和出血而引起的. 血小板数低于正常范围14万~40万/μl.
血小板减少症可能源于血小板产生不足,脾脏对血小板的阻留,血小板破坏或利用增加以及被稀释。
1、中医对血小板减少症的认识,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出血性疾病,发病以中、青年居多。中医学虽无此病名,但史书上早有此病诸症记述,属中医学的“血证”、“葡萄疫”、“温病发斑”、“血瘀发斑”等范畴。历代中医文献较详尽的记载了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急、慢型)、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病机、病症的机转与变化,给有效的治疗该病症奠定了理论基础。
2、 血小板减少症中医治疗的思路与方法
A、急治其标, 血小板减少症,在急性发作期,出血严重,大块的紫癜相互融合成片,除能看到的大面积、多部位的紫癜外,尚伴有其他部位的出血,最常见的鼻衄、齿衄、更为严重者,常伴有内脏的出血,如肾脏出血(尿血)、消化道出血(吐血、便血)、肺出血(咯血)、颅内出血(目衄)等。病情凶险,恶化迅速,有不少人死于出血(约 5% )。此时,急治其标,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为主。
B、缓治其本, 血小板减少症病人,急性出血期过后,进入慢性期,此期除需针对性治标外,更主要的是治其本,对因治疗,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病人的慢性型,以气虚、脾虚、肾虚、血瘀为主,要区别不同情况,治疗要有所侧重。
C、标本同治, 血小板减少症病人,在稳定期时,时有紫癜,但紫癜不多不重,迁延不日久未愈(往往两年以上),除紫癜反复发作外,尚有乏力、腰酸、心烦、齿龈流血。此时可标本兼治。
D、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中医学的治病以宏观辨证为主,现代医学的诊治以微观诊察为主,各有所长,亦各有不足,辨证与辨病结合,可取长补短,扬长补短。 辨证
治疗血小板减少症,无论那一型,均可酌加有提升血小板作用 ,可收到良好效果。
中医在应用中药治疗ITP之初,因为患者之前西医激素常用量较大,所以加大滋肾养阴的中药药物剂量,以阴柔中药药物解激素阳刚之性,使激素能够顺利撤减;而在用药治疗中后期激素停用或用量较小时,加入温阳中药,而使肾上腺皮质功能顺利恢复,而使中药对本病的疗效大大提高。总之,在应用常规疗法疗效不佳时应首选中药治疗,只要能辨证施治,用药得当就一定能取得很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