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思路
作者:yatao 日期:2012年06月03日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思路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或称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因外周血中存在拮抗血小板的自身抗体,引起免疫性血小板破坏增多的一种出血性疾病,故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uto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ATP)。其特点为血小板寿命缩短,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伴成熟障碍。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粘膜出血,甚或内脏出血。
一、本病特点 1.青年女性,无结缔组织疾病、肝炎、甲亢等病史。2.以皮肤黏膜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不伴发热、骨痛等症状。3.无贫血貌,胸骨无压痛,肝脾无肿大。4.实验室检查:血象:血小板 9.0×109/L,白细胞及红细胞、血红蛋白正常,骨髓象:骨髓巨核细胞增多伴成熟障碍,抗血小板抗体阳性,抗DNA抗体、抗核抗体均阴性。

治疗思路
1、中医治疗 中医四诊合参属于阴虚火旺证型,予以茜根散合知柏地黄丸加减滋阴清热、凉血止血治疗,配合静脉滴注清开灵清热凉血。
2、西医治疗 患者血小板<(10~20)×109/L而临床皮肤黏膜出血比较明显,及时予以输注血小板以控制出血;适当配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协同尽快控制皮肤黏膜出血。患者血小板 15×109/L,四肢皮肤散在紫癜,逐渐增多,伴月经量多,经期延长;故予输注同型机采血小板悬液10U,配合滴注酚磺乙胺、氨甲苯酸等止血药以控制出血,予小剂量泼尼松 15mg,每日1次,口服治疗15天协同控制皮肤粘膜出血。
3、中西医结合治疗 (1)针对重度血小板减少即血小板低于10×109/L,伴有出血症状明显时极易危及患者生命,单用中医药恐难迅速显效,急当采取紧急措施抢救,以迅速提高血小板,控制严重出血,降低病死率,此时以现代医学方法治疗:①连续输注浓缩血小板悬液以保持血小板在20×109/L以上;
②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输注治疗:0.4g/(kg·d)连用5天;临床疗效欠佳,还可选择甲泼尼松冲击治疗与紧急切除脾脏等疗法。(2)针对慢性ITP治疗中医尽管没有激素显效迅速,但稳定性好;临床经过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复发者,其表现有其特殊性;与激素联合应用,可以减少激素的剂量,从而降低甚或避免其毒副作用;在服激素期间呈现阴虚火旺之候,激素逐渐停用后,又可出现脾肾阳虚之象,加味中药减轻激素的副作用,对于阴虚火旺者,予知柏地黄丸加减滋补肝肾,脾肾阳虚者予桂附八味丸化裁以温补脾肾。对于临床难治复发性ITP患者,从肝、从瘀论治,肝主藏血,凡情志不遂均致肝气郁滞,继而气郁化火,失于藏血;或肝郁气滞,血行不畅,则瘀血阻于脉络,致血不归经;或肝病不解,知肝传脾,则脾失统血等均可导致血溢脉外而发生各种出血病证;年老体虚、久病不愈而伤及肝肾,滋生虚热,热伤血络,血不归经,宜从肝、从瘀论治;在临证时宜加减柴胡、黄芩、木贼、马鞭草、石韦、赤芍、丹皮、丹参、鸡血藤等。(3)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可以加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具有良好止血并促进凝血效果的茜草、大黄、仙鹤草等,黄芪、冬虫夏草、中成药江南卷柏片、牛西西注射液等可提高血小板数量,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等作用,临床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用上述药物可以协同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