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相关检查的临床意义
1)PLT-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减少:生成减少,如再障、急性白血病;破坏过多:如原发性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消耗过多: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血小板分布异常导致的血小板减少,如脾大时,血液中可达90%以上的血小板储存在脾脏,导致血液中血小板轻至中度减少.
假性血小板减少:血样采用EDTA抗凝剂可诱导少数人(0.1%)的血小板显著减低;血液中存在巨大血小板时,由于不能将其计数而假性减少.这两种病例可见于巨血小板综合症.
注意:静脉血计数血小板结果稳定,干扰因素少.末梢采血易导致血小板活化、聚集等.
2)MPV-平均血小板体积
血小板血小板减少症的鉴别:脊髓造血功能受损时,MPV和PLT均减低:血小板破坏增多如ITP,MPV可增大;若脾切除,MPV和PLT均可升高. 骨髓造血功能评价:造血功能抑制时, MPV和PLT呈持续减低趋势,功能抑制严重, MPV越小;造血功能恢复时, MPV增高先于PLT升高. 反应性血小板增多,如感染、手术…等,MPV正常.
3)PCT-血小板比容 凡是PLT和(或)MPV增高,均可导致PCT增大,如原发性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4)PDW-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增大有意义,血小板体积大小越是不均一,PDW越大.临床意义待进一步研究.
5)P-LCR-大型血小板比率 血小板可分为小、中、大、巨型四种.大血小板增多主要见于特发性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巨血小板增多见于巨血小板综合症.
◎ ITP 特发性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除血小板减少外,其他血细胞指标可能有以下变化:
感染性疾病时, WBC及中性粒细胞增多或减少(流感,病毒感染,物理化学因素),杆状粒细胞增多(称为核左移),淋巴细胞增多;在急性炎症恢复期,可出现一过性核右移(即5叶以上中性核细胞超过3%,并伴随白细胞减少);寄生虫感染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急性感染、长期服用激素后,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肾上腺皮质激素、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治疗后,淋巴细胞减少.
ITP分型: 1、急性型: 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以幼稚型增多为主。2、慢性型: 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以颗粒型增多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