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治疗护理
作者:kunkun 日期:2010年06月24日 来源:互联网 浏览:


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治疗护理
1、免疫抑制。如使用糖皮质激素后一个月内无效者可加用或换用下列之一药物:
A、长春新碱,1~2mg,静脉注射或点滴,每周1次,连用3次。一般用1次即可见血小板计数上升,如注射3次无效,则停用。
B、硫唑嘌呤,每天100~150mg,分2~3次口服,共4~6周,无效者停用。用效者可行试探性停药,如复发,则需摸索出一最小维持量,按病情与药物的副作用来权衡决定具体维持用药时间。
C、环硫酰胺,每天100~150mg,口腔或静脉注射,一般于2~4周内血小板上升,稳定2~3个月,即可停药。免疫抑制剂可造成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的较大副作用,使用中应注意观察,且停药后易复发,故不作为首选药物。但仍可用于脾切除无效的病人。
2、糖皮质激素。做为急性发作期的首选药物,对控制出血效果最为明显。较大剂量可提高血小板数量。其作用机理为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抗体产生和抗原抗体反应、抑制网状内皮系统特别是脾脏中巨噬细胞对血小板的吞噬破坏作用。临床上常用强的松每天30~60mg,急性型出血严重者可加大剂量,待血小板恢复正常3~4周后每周减量5mg,并以使血小板计数保持正常的最小剂量维持治疗3~6个月。治疗中注意观察糖皮质激素可能所致的高血压、糖尿病、消化性溃疡、感染、水电解质紊乱与柯兴氏综合征等副作用,预先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以求得配合。并注意给代盐低钠饮食,定期测量血压及体重。
3、丙种球蛋白。仅适用于难治性的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对脾切除无效者,疗效较佳。使用剂量不一,多为400mg/kg静脉注射,连用5日。显效较快。多数病例在注射后1~2日内即可见血小板计数上升,出血倾向减轻。因而特别适用于术前治疗和对严重出血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处理。如需维持血小板计数在一定范围,可采用单次大剂量注射(400mg/kg)。其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作用机理目前尚不清楚,有多种假说。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后约20%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头痛,经减量或减慢注射速度可使症状减轻。个别病人可有寒战发热等副作用,须注意观察与及时对症处理。
4、脾切除术。适应症为:
A、经糖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
B、急性型出血严重,经积极治疗1~2周,出血未能控制且危及生命。
C、强的松每天20mg仍不能维持缓解。
在儿童及妊娠期妇女病人一般禁忌行脾切除术,特别在2岁以下儿童病人,因手术后暴发性感染而死亡的发生率高。脾切除术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但远期疗效不一。
5、输血及血小板。给病人输入新鲜血,能有止血作用,但作用短暂。输浓缩血小板止血效果更好,不过反复多次输入,易产生同种异体免疫抗体,反而引起血小板破坏加速,故输血小板不能做为常规治疗,目前仅在危重出血(颅内出血)或脾切除术前或术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