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和血栓形成两项重要发现
作者:佚名 日期:2019年04月06日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


《Blood》最新一期发布了两项血小板和血栓形成研究,研究人员发现酪氨酸磷酸酶PTPRJ基因突变,导致新形式的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及O型供体的血小板与V血友病 和心肌梗死之间的关系。

酪氨酸磷酸酶PTPRJ基因突变,导致新形式的遗传性血小板减少

研究关键team1.jpg

由于基因中的双等位基因缺失突变,导致酪氨酸磷酸酶PTPRJ的丧失,引起常染色体 - 隐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症的特征是小血小板和血小板功能障碍,并且源于巨核细胞生物学中的多种缺陷。

研究简介

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ITs)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其特征是血小板计数低,可能导致出血倾向。尽管在确定IT的遗传原因方面取得了进展,但近50%的家族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受到不明原因的影响。

在该项研究中,通过对具有常染色体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2个兄弟姐妹进行外显子组测序,研究人员鉴定了PTPRJ中的双功能丧失变体。

该基因编码受体样PTP,PTPRJ(或CD148)在血小板和巨核细胞中大量表达。与变体的预测效果一致,两个患者在信使RNA和蛋白质水平上几乎完全丧失PTPRJ。

为了研究PTPRJ缺乏在体内造血中的致病作用,研究人员在斑马鱼中进行了CRISPR / Cas9介导的ptprja(人PTPRJ的直系同源物)的消融,其在体内诱导了显著减少的CD41 +血小板数量。

此外,研究人员在患者的巨核细胞中观察到,出现成熟受损,SDF1驱动迁移,体外丙酸酯形成严重缺陷。PTPRJ在人巨核细胞系中,再现了在患者的巨核细胞中观察到的功能缺陷。

由PTPRJ突变引起的疾病表现为非综合征性血小板减少症,其特征在于自发性出血,小型血小板和血小板对GPVI激动剂胶原蛋白和convulxin的反应受损。

这些血小板功能缺陷可归因于Src家族激酶的活化减少。

总之,研究人员的数据确定了一种新形式的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IT),并突出了PTPRJ在血小板生物发生中迄今未知的基本作用。

O型供体的血小板与VWF的相互作用小于非O型血小板,O型血的人患心肌梗死风险降低。

研究关键

与非O血小板相比,O型血小板在VWF上移位更快更远。

O型血小板和VWF之间的结合动力学比非O血小板低40%。

研究简介

O型血与心肌梗塞的风险较低有关。血小板在心肌梗塞中起关键作用。目前尚不清楚血小板上血型抗原的表达是否会改变血小板功能; 研究人员假设血型为O的供体和非O型供者的血小板功能不同。

为了解决这一假设,研究人员在健康的O型供体(n = 33)或非O供体(n = 54)中的动脉切口灌注血液来源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蛋白和纯化血型特异性VWF,然后测量血小板血流动力学。

研究人员首次证明,在与VWF形成稳定结合之前,O型血小板以更高的速度行进得更远。

为了进一步证明这些发现,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新的血小板相互作用分析模型。模型显示,与非O血小板相比,O型GPIb / VWF结合率的动力学显著降低。

最终结果表明,O型供体的血小板与VWF的相互作用小于非O型血小板,O型血的人患心肌梗死风险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