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医药可以治愈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吗?
一般来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分为急性、慢性二种;急性型常见于儿童,占免疫型血小板减少病例的90%。发病前1—3周84%病人有呼吸道感染或其它病毒感染,是血小板表面抗体升高所致。起病急,80%以上自行缓解。慢性型,常见于青年妇女,出血常反复发作,可有鼻、牙龈、口腔黏膜出血,月经过多,少数因反复出血可引发贫血。是由血小板结构抗原变化引起的自身抗体所致。80-90%病例有血小板表面抗体(PA Ig )其中95%为PA Ig G升高,抗体直接作用血小板膜上糖蛋白Ⅱb/Ⅲa 。少数作用于 Gb Ib —IX复合物,使血小板寿命缩短和功能改变;已经证实脾脏是血小板抗体产生的主要场所。 因此,西医切脾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其理论根据。因为作为一种医学问题的研讨,我们主要是在于运用中医中药理论治疗此病,因此在此不便介绍更多的关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现代溢血理论内容。我们在这里所介绍的病例均属于慢性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字典。这些病例的特点:血小板持续不升,对糖皮质激素或棉衣抑制剂等产生依赖或耐药,脾切除无效或病情加重,95%以上PA IgG持续升高。
我们在诊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人中发现:这些病人,89%伴有咽部某部位的慢性感染存在,特别在长期服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感染反复不愈,免疫调节功能长期失去平衡,激素等使用的时间越长,治疗越困难,最后激素依赖或耐药,愈后不好,我们认为主要是因为激素及西药的副作用引起的。下面谈谈我们用中药治疗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激素依赖、耐药甚至脾切除病人,为什么敢于减激素甚至停用激素。 凡患过这种病的人都会知道,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脾切除,是国内外公认的西医治疗常规,但这些治疗方法,疗效不稳定,药物副作用大,让病人及家属谈“用激素治疗而色变”。病人为了维持血小板数目,不顾一切长期大剂量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甚至脾切除。有的病例血小板未升,却患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加重等等相关疾病,病人及家属痛苦不堪。
中医认为血小板减少紫癜属“血症”、“发斑”范畴。其发生与血脉及内脏病变豆油密切关系,外感内伤均会诱发血小板减少。急性型血小板减少多属邪毒内蕴,外邪侵袭,感到邪从阳化热,邪毒与气血相搏,灼伤脉络,血渗于脉外,而发紫癜;若邪毒蕴结于内,血随火升,为吐;若移热下焦,灼伤阴络而见便血、尿血。 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属急性期未愈转为慢性型。中医认为:人之一身,阴常不足,阳常有余,久病或热病使阴津耗伤,以致阴虚火旺,虚火灼伤脉络,迫血妄行,血溢脉外,可见 血、紫癜等;气虚、气不摄血;气能生血,摄血、气为血帅,血随气而运行,气得之而静。气结则血凝,气虚则血脱,气虚不能摄血,脾虚不能统血,血失统摄而溢于脉外,而因发“血症”。 通过临床观察慢性血小板减少患者,起因大多属表虚,卫外不固,反复易感,入里化热,耗伤津液,久之脾肾两虚、气虚,或气血两虚。只俩方面,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补气阴、活血化瘀为主,同时应多以补益肝肾、扶正固体,标本兼治。 辩证要点:首先辩虚实,若起病急,伴有发热,口渴舌质红,多为实火;若病势缓和,时发时止,脉细多属阴虚,为虚火;病程长,反复出血,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舌淡脉弱者,则属气血亏虚,气不摄血。其辩病后,若紫癜伴有上部出血,多属虚火上俘;若紫癜伴有便血、尿血多属虚证,常属脾虚,脾不统血,肾阴亏虚,虚火妄动。
同时我们在临床上发现,若能结合现代的免疫学中运用临床科研,可以发现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在临床中发现血小板减少患者大部分与免疫细胞有关,我们认为应该是这两种免疫细胞存在着基因的缺陷所致,引起血不板造血功能产生了障碍。为些我长期发现了一些中药可以有效恢复此免疫细胞,并结合传统的中药治疗,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为此疗法称为:中医袁氏疗法,以此原理的中药治疗具有比西药副作用低,治病不产生耐药与反弹现象,比单纯传统的中药治疗更具有有的放矢,目标清楚,治愈率大大提高。
为此无极血康医院在中医药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上总结了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探究:
一、清补结合,切忌强行止血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最典型的临床症状就是出血,如皮肤、粘膜瘀点、瘀斑,鼻衄、月经过多,以及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等。一般认为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应该是最常用的治则。而实际上恰恰相反,在慢性患者中,真正出现发热面赤、口干、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等血热妄行征象者,实在是太少了,而以五心烦热、脉细苔少、目涩口干、渴不欲饮等肝肾阴虚,虚火上炎之征较为多见!所以,清热解毒多无用武之地,而滋阴降火常奏不世之功。换句话说,对于慢性ITP患者之热证,须寓清于补、补清结合。清热而不可苦寒直折,补阴而不可腻膈滞胃。笔者所创平癜灵系列方之平癜灵1号即本此原则而设。三十余年来,无极血康医院以升板止血丸为主治疗ITP患者数千例,多获佳效。 再就是止血的问题。既是血证,依常理止血之剂不可或缺,但对于ITP患者来说则是个例外。不惟凉血止血之生地、丹皮、丹参、紫草、水牛角、大小蓟等不可浪用,即去瘀止血之参三七似也甚不相宜。三十余年无极血康医院治疗过很多ITP患者,有的患ITP年余,辨证属气阴两伤,我们运用中医的清血冷血配合调节免疫功能的中药月余,疗效颇佳,血小板由2提升至21,出血点也大部消失。复诊时在原方基础上加参三七30克,加快止血进度。孰料一周之后四肢及面部出血点大增,血小板降至11。急去三七,以其大便偏干,另加生大黄5克,出血点遂逐日减少。10日后复查血小板为21,一月后达40。此后连续服药半年,又续断服药三个月,血小板稳定在170至240之间,迄今复查十余年无反复。 还有我们发现一些中药用药需要慎重,如血余炭,止血堪称平和,但用于ITP患者则难有疗效,且间或有加重者,此间机理有待高明者阐发。
二、谨守气血,何惧久病伤正
由于慢性ITP患者病程迁延,再加上失治误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无论其发病原因如何,气血亏虚往往是其共有特点。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倦怠乏力、心悸自汗、失眠多梦、舌淡脉弱等。对于慢性ITP患者之气血亏虚,我认为应从脾不统血立论,从调护心脾入手,结合慢性ITP的具体特点化裁而成。此证与前文提到的肝肾阴虚常同时存在,只是在不同患者身上其偏重有所不同。只要辨证准确,其疗效非常确切。 需要强调一点,虽然笔者提出气血亏虚是慢性ITP患者的共有特点,但并不是说本病就是纯虚无实,相反,实邪内蕴恰恰是本病的另一个特征。文首提到,“ITP是由于血循环中抗血小板抗体大量破坏血小板所致”,这个“抗血小板抗体”就是实邪,当祛除而不宜固护。从西医用免疫抑制剂,尤其是用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等大毒之品可暂时控制病情来看,本病也确有邪实的一面。 我有一患者,女,36岁,患慢性ITP三年,血小板计数波动在1万-3万之间,由于长期用糖皮质激素,呈虚胖貌,且动则喘促,心悸多汗。患者反映近年来“越虚越补,越补越虚”!检视其所用之方,皆益气养血、顾护扶正之品,且有一致命缺点--呆补。黄芪、党参、熟地、阿胶每副用量均在30克以上,配伍上缺乏灵动。平其脉,沉弱之中蕴有细滑之象,内有郁热矣。此热与其所用激素及诸多补剂不无关系!以清热调虚,辅以免疫调节。一周后体力明显好转,一月后血小板升至42。再调三个月,三个月后血小板升至130,巩固治疗月余停药,迄今两年,复查血小板均在150以上。
三、调和营卫,切中本病要害
ITP其病在里,而其象在肤表,且为血证(以皮下出血为主),此营卫失和(卫强营弱)、邪气郁遏之征也。笔者浅见,前文所提“肝肾阴虚、虚火上炎”、“ 气血亏虚、脾不统血”等,是其虚的一面;“营卫失和”“邪气郁遏”则是其实的一面。补虚扶正固然重要,这是治疗本病的基础;而去除郁遏之邪气才是治疗本病关键中之关键,邪气不除,何谈根治?故我认为从调和营卫、泻营分郁热入手,酌病情稍加之以去其邪,故而疗效佳。 现代医学所谓之“抗血小板抗体”为患,与“邪实”当有莫大关联。笔者经验,凡与抗原抗体反应有关之病症均有其邪实的一面。如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甚至是肾小球肾炎、风湿、类风湿等,这些病常以虚的面目出现,而实际上都是内蕴实邪,其中慢性ITP最具有代表性。下面的一病例颇能说明问题所在: 有一病例,男,35岁,2006年在某市医院诊为ITP(血小板最低为5万,用长春新碱及糖皮质激素,血小板升至79万,停药30天,降至30万. 长期性反复令病人治疗此病失去信心。 2006年8月来我院就诊,服用中药治疗,经治血小板变化如下:8月21日PLT 32 , 9月20日PLT 30, 10月222日PLT 25 。 前3个疗程由于骤停激素,血小板呈下降趋势.3个月后则渐升:11月23日PLT 49 ,12月21日PLT 57,07年1月23日PLT 69 。 治疗至第7、8疗程,PLT徘徊在70-88之间,递增速度下降。细询之下知其近来常有皮肤瘙痒,偶出荨麻疹,遂加中药调理过敏与免疫功能,12月23日PLT91 ,2007年2月3日PLT 124 。此后又巩固治疗两个月,PLT稳定在150-230之间,迄今3年无反复。 此案至第7、8疗程时邪实的一面逐渐显现,法随证变,邪去而正复,故收全功。
四、杜绝激素,根治血液顽疾
治疗ITP,就不能不提、也不得不提激素。客观地讲,我们强烈反对使用糖皮质激素.因为一但使用了激素,将使患者免疫力更弱,其阴虚火旺、脾虚湿盛(水肿)等病理表现更加复杂,人为增加了治疗难度,延长了疗程。但我们接诊的病人又绝大部分是用着激素的,有的甚至呈现出“水牛背、满月面”。好在很多中药具有对激素的副作用有很好的对抗作用。对肾上腺皮质功能和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有影响,其滋阴作用是通过调节内分泌实现的”。 另外,针对糖皮质激素引发的类柯兴氏综合征的特点,通过辩证中药来对抗激素的副作用,取得理想效果。 笔者常把激素戏称为“贼船”--上船容易下船难!用激素时,哪怕是用量较大,也没什么效果,血小板水平很低,有的仅有数千。经短时(10-20天)中药治疗,血小板升至30、40,此时如果递减激素,却可导致血小板下降。 08年1月16日我们接诊一ITP患者,已病3年矣,刚从省某医院治疗效果不好来到我们医院。身高164CM,体重91KG,满月面,多痤疮,下肢重度凹陷性水肿,每日服氟美松两片半(此前为静滴氟美松10mg qd)。用于中药调理治疗,十天后PLT升至34,嘱氟美松改为每日两片,3月8日PLT降至16。让其原中药继用,并每日加用拮激合剂一包,氟美松仍为每日两片,两周后PLT升至30,一月后PLT升至48。自4月11日起氟美松改为每日一片半,4月26日PLT升至51,5月15日PLT升至88。此后激素顺利撤除,共服中药7个月,血小板稳定在110-180之间,至今半年无反复,而且其肥胖、痤疮、多毛等并发症也基本解除。 有一种较为特殊的激素并发症,在个别人身上出现过,让医生颇感棘手:久用激素并且用量较大者,停用后、或递减至一定量时出现阵发性上腹痛,或者是服中药即上腹痛,加用激素后前症消失。此症虽小,但影响了治疗大计,好在该情况极少见,特此提出,以待大家共同探究。
总的说,用了激素也不是那么可怕,只要及时减量、科学拮抗,仍可把危害控制到最小程度。只是在递减激素时可能出现病情反复,此时不可自乱阵脚,而应谨尊法度,从容应对,一月左右即可度过这一困难期。当然,如果能在治疗之初即杜绝使用激素,那自然是上上之选了。
为此工程院血液病专家组给我们科研成果的鉴定结论:“中医袁氏疗法”治疗临床运用成功,适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血友病、血小板无力症、再生障碍性贫血,为难治性血液疾病。该科研立意明确,临床实用性强,将中医辩证与西医科学理论有机的结合,中医理论精通,中药组方合理,符合中医传统理论,立意创新,实践证明行之有效。临床病例诊断明确,药物副作用极少,是治疗疑难血液病的中医药运用的阶段性的进展。
河北无极血康中医医院中医血液病专科,2006年8月被石家庄市市政府主管部门指定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单位。2018年底我院升级为中医二级医院,为医保定点医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