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为什么会导致出血?
作者:佚名 日期:2015年03月19日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


  血小板减少为什么会导致出血?血小板减少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可导致出血的病理状态,通常以口鼻黏膜出血、皮肤遍布瘀点、反复鼻衄等为明显表现症状。很多患者都是在患病以后才知道该疾病的,所以大多对血小板减少并不了解,那么血小板减少为什么会导致出血呢?

  什么是血小板?血小板的基本概念:

  血小板体积小,无细胞核,呈双面微凹的圆盘状,(100~300)×10^9个/L,直径为2-3微米。血小板在长期内被看作是血液中的无功能的细胞碎片。直到1882年意大利医师J.B.比佐泽罗发现它们在血管损伤后的止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才首次提出血小板的命名。

  血小板临床医学上简称:PLT是人体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其定义为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质裂解脱落下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以及生化组成,在正常人的血液中有较恒定的数量,并且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血小板的功能作用: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凝血和止血,修补破损的血管。血小板的表面糖衣能吸附血浆蛋白和凝血因子Ⅲ,血小板颗粒内含有与凝血有关的物质。当血管受损害或破 裂时,血小板受刺激,由静止相变为机能相,迅即发生变形,表面粘度增大,凝聚成团;同时在表面第Ⅲ 因子的作用下,使血浆内的凝血酶原变为凝血酶,后者又催化纤维蛋白原变成丝状的纤维蛋白,与血细胞 共同形成凝血块止血。血小板颗粒物质的释放,则进一步促进止血和凝血。血小板还有保护血管内皮、参 与内皮修复、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血液中的血小板数低于10万/μ1(100×10^9/L)为血小板减少,低于5万/μL(50×10^9/L)则有出血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