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是如何引起血小板减少的
作者:佚名 日期:2013年08月01日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


      肝炎可由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药物、酒精等引起。我国最常见的是病毒性肝炎,尤以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肝炎为甚。肝炎患者中,约有半数的病人血小板减少,常低于80×109/L。血小板形态小于正常,血小板功能异常,包括血小板糖蛋白减少,粘附率降低 ,聚集力低下,血小板第Ⅲ因子减少等。无论是急性或慢性病毒性肝炎都可引起血小板减少,这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①肝炎病毒导致的异常免疫反应产生抗血小板的自身抗体,补体激活,使血小板寿命缩短,破坏增加,同时抗血小板抗体还可与巨核细胞结合,导致巨核细胞破坏与成熟障碍,使血小板生成减少。免疫反应还可损害骨髓微环境,阻碍骨髓造血功能。

②肝炎病毒在骨髓内增生,导致造血干细胞再生不良或障碍,骨髓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或消失,或病毒直接损害巨核祖细胞,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

③肝炎病毒直接损害血小板。

④肝功能衰竭时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导致消耗性血小板减少。

⑤肝炎导致肝硬化,出现睥肿大、脾功能亢进,加剧血小板的破坏。其他类型的肝炎也会引起血小板减少。药物性肝炎会由于药物选择性抑制巨核细胞或非特异性引起骨髓再生障碍导致血小板减少。

温馨提示:对上文中的介绍希望大家能够及时地了解清楚,如果家里有人患血液方面的疾病,不妨到我院来试一试,我院有权威的专家学者致力于研究血液病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正规的治疗在这个炎热的夏天保证患者的健康,祝您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