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正常血小板的范围值为10万至30万,女性中低于这个范围的还是比较多见的。”医生说,造成血小板偏低的原因很多,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脾功能亢进、肝炎、急性感染、特发性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及药物或其他疾病引起的
血小板减少等等(持续发烧也会造成血小板减少),所以要查明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必须找专科医生诊断并做相关检查,但由于血小板偏低比较多见且表现症状不一定明显,所以现在很多患者并没有引起重视,甚至错误地以为做骨髓检查会伤身,放弃进一步检查治疗。
血小板偏低,不论有否症状,都必须查明病因,通常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确定有否必要做骨髓检查,排除血小板减少现象是否为其他疾病原因引起。
如确诊为特发性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该病分急性和慢性两种,两者病因及治疗迥然不同。急性多为儿童患者,一般有病毒感染史,多数情况下为自限性疾病,可治愈。而成人多为慢性,大部分患者终身难以治愈,但出现致命性几率比较低,约为1%,多数是因颅内出血而死亡。
目前对慢性特发性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一般先采取药物治疗,但长期使用有一定副作用,如果药物治疗没有效果,脾脏切除是有效疗法之一。沈医生说,现在国外对一些轻度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采用定期检查观望态度,但是如果患者的血小板偏低甚至降到几千,不进行治疗是不切实际的。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大多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但有些孕妇在妊娠期会出现血小板减少,这是比较特殊的,沈医生说,这是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由于出血关系到母体与胎儿,尤其要引起重视,必须定期随访接受正规治疗和指导。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指无明显外源性病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但大多数是由于免疫反应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故又名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是一类较为常见的出血性血液病,其特点为血小板寿命缩短,骨髓巨核细胞增多,80%-90%病例的血清或血小板表面有IgG抗体,脾脏无明显肿大。根据发病机理,诱发因素和病程,ITP分为急性型及慢性型两类。儿童80%为急性型(AITP),无性别差异,春冬两季易发病,一旦病源清除,疾病在6-12月痊愈。而成人ITP95%以上为慢性型(CITP),男女之比约1:3,一般认为属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迁延难愈。本病病死率约为1%,多数是因颅内出血死亡。ITP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粘膜出血或内脏出血。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因表现为皮肤粘膜出血,或内脏出血,因而属于中医“血证”、“衄血”、“发斑”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