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作者:佚名 日期:2016年06月04日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


  抗菌药物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临床上,我们常常忽视使用抗菌药物对患者的凝血功能的影响。今天为大家总结一下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的抗菌药,希望对各位工作有所帮助。

  根据抗凝血机制可以将抗菌药物分为以下几类:

  一、减少血小板

  大部分抗菌药物可减少血小板致凝血功能障碍。

  此处罗列无血小板减少不良反应的药物: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头孢丙烯(国外报道凝血酶时间延长)、头孢他美酯(血小板增多)、链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大观霉素、依替米星、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罗红霉素、环酯红霉素注 5、磷霉素、多粘菌素、去甲万古霉素、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芦氟沙星、依诺沙星注 5、替硝唑、奥硝唑、呋喃妥因、克霉唑、益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制霉菌素、利巴韦林、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帕尼培南 - 倍他米隆等。

  影响血小板的抗病毒药物中,阿昔洛韦(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减少)、更昔洛韦和伐昔洛韦(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为严重。

  二、抗血小板聚集

  拉氧头孢、头孢米诺钠、头孢他啶、头孢克肟、头孢布烯。此类药物 7 位碳原子的取代基中有 -COOH 基团,有阻抑血小板凝集功能,但影响较轻。

  三、抑制肠道菌群,减少维生素 K 吸收

  所有头孢菌素类药物,长期应用时,作用尤为明显。

  氯霉素及甲砜霉素,长期口服可抑制肠道菌群,使维生素 K 合成受阻。

  四、干扰维生素 K 循环、阻抑凝血因子生成

  头孢哌酮、拉氧头孢、头孢孟多、头孢甲肟、头孢美唑、头孢米诺、头孢替安、头孢匹胺、头孢唑啉、头孢曲松。

  此类药物具有 N- 甲基硫化四氮唑侧链,可与维生素 K 竞争,从而阻碍谷氨酸的羧化,生成不正常的凝血酶而致凝血障碍,引起意外出血。

  肝肾功能不全、老年病人、营养不良及合并使用其他影响凝血作用的药物(如华法林)时,影响较为显著。

  以上药物中以头孢哌酮、拉氧头孢影响凝血功能较为严重。

  五、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其他机制

  青霉素 G(大剂量使用时)、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噻吩(大剂量一日 300mg/kg,减量至 200mg/kg 时,症状消失)、头孢噻肟、头孢吡肟、亚胺培南西司他汀、克拉霉素、环丙沙星、洛美沙星(纤维蛋白溶解增多,引起止血障碍)、莫西沙星(凝血因子Ⅱ减少)。

  此外,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甲硝唑、奥硝唑、替硝唑、硝酸咪康唑、酮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等抗菌药物可以抑制肝药酶,增加华法林的血药浓度,与华法林合用时,增加华法林的抗凝作用。

  相关病例分享:

  患者因“车祸伤 3+ 天”转入 ICU,诊断“1、失血性休克;2、右股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伴感染(Gustilo IIIB);3、胸 5 椎骨折;4、腰 1 椎爆裂骨折;5、腰 2 左侧横突骨折;6、右侧髂骨翼骨折;7、左侧坐骨骨折;8、右尺桡骨骨折;9、双侧第一肋骨折;10、双肺挫伤;11、肝功能障碍;12、肾功能衰竭;13、低蛋白血症;14、凝血时间延长”。

  在临床,部分医生易忽视药物对肝维生素 K 氧化酶(引起内脏出血)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该患者主治医生针对腹泻(可能怀疑假膜性肠炎),只是增加肠内活性菌,腹泻症状明显改善,之后患者未发热、血象正常、PCT<0.25ng/ml,未使用抗菌药物,只是对局部伤口引流和换药及皮肤消毒,之后患者脱呼吸机后转入外科普通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