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特征 SFTS 以发热和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急性起病,随后出现血小板和白细胞数进行性下降。典型的 SFTSV 感染分为四期:潜伏期,发热期,多器官功能衰竭期和恢复期。
潜伏期为蜱虫叮咬后 5-14 天。潜伏期的长短可受病毒剂量和感染途径等多个因素影响。接触或暴露于患者的血液或血性分泌物至发病的平均天数为大约 10 天(7-12 天)。
发热期以流感样症状为特征,如突发高热(38-41℃)并持续 5-11 天,头痛,疲乏,肌痛,及纳差、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同时伴随着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淋巴结肿大。这个时期可检测到高病毒载量,是临床诊断的一个重要标志。
多器官衰竭期以重症患者的多器官功能进行性下降或存活者的自限性恢复为特征。多器官衰竭发展迅速,首先累及肝脏和心脏,然后是肺和肾脏。多器官衰竭期可与发热期重叠,大部分病例在发病的 5 天后进入多器官衰竭期并持续 7-14 天。
在多器官衰竭期,存活者的血清病毒载量逐渐下降,但是在死亡患者中病毒载量仍很高。在器官衰竭期,死亡患者体内重要的生物标志物水平(如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和 CK-MB)均明显高于存活者。
出血、神经系统症状、DIC、多器官衰竭和持续的血小板数下降等临床症状提示病重,死亡风险大。多器官衰竭期非常重要,因为此期存活下来的患者最终可获得康复。
从发病至死亡的平均时间是 9 天。大部分患者(85%)预后良好,但是既往有基础疾病、出现精神症状、有出血倾向、低钠血症或为老年患者,临床预后较差。
存活者的恢复期在发病后 11-19 天开始。此时临床症状开始消退,实验室检查逐渐恢复正常。血小板减少(<100×109/L)和白细胞减少(<4.0×109/L)似乎是 SFTSV 感染始终如一的特征,这可能是因为外周器官损伤或循环抗体对血小板的损伤在增加。
SFTS 患者也会出现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升高。在所有患者中也会观察到凝血功能紊乱,其导致 DIC,最后出现多器官衰竭。存活者在 3-4 周内生化检查恢复至正常。
病毒复制和宿主的免疫反应可影响 SFTS 的严重程度和临床预后。
重症患者与非重症患者实验室检查与死亡关系密切指标包括:血 RNA 病毒载量等于或高于 105 拷贝 /ml,凝血酶原时间等于或长于 65.1 秒,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等于或长于 62.6 秒,谷丙转氨酶等于或高于 288U/L。死亡病例中磷脂酶 A、纤维蛋白原、肝脏抗菌多肽、IL-6、IL-10、干扰素γ和趋化因子 IL-8 等急性时相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者。
Lu 等发现老年患者、意识水平下降、乳酸脱氢酶升高及肌酸激酶升高是预测患者高死亡风险的阳性指标,这些患者在治疗中应更加慎重。
表 1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
河北无极血康中医医院中医血液病专科,2006年8月被石家庄市市政府主管部门指定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单位。2018年底我院升级为中医二级医院,为医保定点医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