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特发性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经过40多年的研究,证明本病与机体免疫有关,被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上以皮肤、粘膜自发性出血为特点,患病前有病毒感染史,如上呼吸道感染(感冒)。 本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小儿多为急性特发性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ITP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病,但以婴幼儿时期多见,春季发病数较高。此病在小儿急性型中约80 ̄90%于6个月恢复,10 ̄25%转为慢性。慢性病例多见于学龄儿童,病程在6个月以上,约有1/3 ̄1/2于5年内恢复。急性病例中个别可能发生严重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而导致死亡
[症状体症]
1.病前1 ̄6周有病毒感染史,如上呼吸道感染、麻疹、水痘等。
2.突然起病,出血严重,以皮肤、粘膜自发性出血为主,常见为皮肤、口腔粘膜、牙龈及眼结膜,鼻腔及外伤部位。胃肠道、泌尿道出血少见,偶见颅内出血。
3.皮肤见针点样出血点、瘀点,少数病例轻度肝脾肿大。
[诊断依据]
1.多次化验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
2.脾脏不增大或轻度增大。
3.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
4.以下5点中应具其中两点:(1)强的松治疗有效。(2)切脾治疗有效。(3)PAIg增多。(4)PAC3增多。(5)血小板寿命测定缩短。
5.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治疗原则] 1.卧床休息,避免外伤。 2.防止和控制感染。 3.积极控制出血。 4.必要时手术治疗。
[疗效评价]
1.治愈:无出血症状,血小板计数〉100×10的9次方/L,持续3个月以上。无复发。
2.好转:出血消失或好转,血小板上升至20 ̄50×10的9次方/L,但未达到100×10的9次方/L,连续检查3次或观察2周以上。
3.未愈:出血症状未改善或恶化,血小板计数达不到好转标准者。
[专家提示] 小儿如有流鼻血、牙龈渗血、皮肤出血,应立即到医院检查。一旦发现血小板减少最好住院进一步检查及系统治疗。
门诊治疗的病人必须按医生嘱咐去做,以免发生严重出血危及小儿生命,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要限制活动,最好卧床休息,避免外伤;
(2)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干的、硬的、带刺食物不要吃,以免损伤粘膜引起出血;
(3)避免应用阿斯匹林、潘生丁等药物;
(4)注意预防病毒感染(如感冒),以免使好转的病情再度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