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假性血小板减少 可见于正常人或其他患者,发生率0.09%~0.21%,患者无任何临床出血征象。最常见于EDTA抗凝剂引起血小板的体外聚集(血小板之间、血小板与白细胞之间),导致细胞计数仪的错误识别。引起假性血小板减少的机制是这些个体血浆中存在一种EDTA依赖性凝集素(通常为IgG),在体外抗凝情况下能够识别血小板表面抗原(如GPⅡb/Ⅲa)和(或)中性粒细胞FcγⅢ受体,引起血小板-血小板或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的聚集。对于那些临床不易解释的血小板减少患者,应该以枸橼酸抗凝血在显微镜下或用血细胞自动计数仪核实血小板数量。
2.慢性肝病等伴有脾功能亢进 患者有肝脏疾病表现、脾脏肿大等可资鉴别。
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有些MDS-RA患者早期仅以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需与ITP鉴别。骨髓检查发现多系造血细胞的病态造血是主要鉴别点。
4.再生障碍性贫血:表现为发热、贫血、出血三大症状,肝、脾、淋巴结不大,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伴有贫血者相似,但一般贫血较重,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多减少,网织红细胞不高。骨髓红、粒系统生血功能减低,巨核细胞减少或极难查见。
5.急性白血病:ITP特别需与白细胞不增高的白血病鉴别,通过血涂片中可见各期幼稚白细胞及骨髓检查即可确诊。
6.过敏性紫癜:为对称性出血斑丘疹,以下肢为多见,血小板不少,一般易于鉴别。
7.红斑性狼疮:早期可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怀疑时应检查抗核抗体及狼疮细胞(LEC)可助鉴别。
8.Wiskortt-Aldrich综合征:除出血及血小板减少外,合并全身广泛湿疹并易于感染,血小板粘附性减低,对ADP、肾上腺素及胶原不发生凝集反应。属性顾隐性遗传性疾病,男婴发病,多于1岁内死亡。
9.Evans综合征:特点是同时发生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和溶血性贫血,Coomb′s试验阳性,病情多严重,多数病人经激素或脾切除治疗有效。
10.慢性DIC 患者常存在有某种基础疾病,除了血小板减少外、还会有一些DIC实验室检查(aPTT、PT、纤维蛋白原、D-Dimer等)的异常,不难与ITP鉴别。
11.药物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 如肝素、喹尼丁、解热镇痛药等有时引起急性血小板减少,也常常是由于免疫机制参与。通过仔细询问用药史和停药后血小板一般能够较快回升,可与ITP鉴别。
河北无极血康中医医院中医血液病专科,2006年8月被石家庄市市政府主管部门指定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单位。2018年底我院升级为中医二级医院,为医保定点医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