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哪些治疗误区?
作者:佚名 日期:2015年01月17日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虽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血液科比较常见的血液疾病,但是仍旧有很多患者对此疾病不是很了解。当这种不了解发生在治疗过程中,很有可能将患者带入治疗误区,影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结果。无极血康医院专家针对患者比较常见的误区,给予以下简单的介绍,希望能给广大患者带来帮助。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常见的治疗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过度治疗

  ITP的治疗目的是使患者的血小板数目提高到安全范围,防止严重出血,降低病死率,而不是使血小板数目达到正常范围。

  因此在临床中若患者血小板大于30x10*9/L,无出血表现,且患者不从事增加出血危险的工作或活动,可不予以治疗,但应随访观察。若血小板低于30x10*9/L,或有出血症状,或年龄较大,患病时间久,或存在凝血障碍、血小板功能缺陷,或有高血压、感染、外伤等因素,或服用抗血小板积聚药物等,需要进行治疗干预。

  对于不需要治疗干预的患者,若过度治疗会增加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严重者会有生命危险。对于需要治疗的患者也要结合出血危险、疗效、副作用、患者的依从性等,综合考虑,权衡利弊,采用适当的个体化治疗,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副作用。



  二、治疗不充分

  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是治疗ITP的首选药物,强的松片通常从1mg/kg开始,也可按等量换算的方法应用甲泼尼龙片。一般应用7~10天血小板上升,2~4周达到高峰值,血小板稳定后可逐渐减量激素用量,以每天强的松5~10mg或等量的甲泼尼龙维持治疗3~6月或更久。若激素治疗4~6周后,患者血小板仍未升高,说明强的松治疗无效,应迅速减量至停用。

  在临床中,常常遇到三种情况导致治疗不充分:一是激素减量过快,在血小板尚未稳定时就开始减量,或稳定后减量太快。二是停药过早,不做维持治疗。三是激素用量不足,包括开始剂量和维持剂量,主要是担心长期应用后的诸多副作用。应在临床治疗上强调初始治疗足量(可根据体重计算激素用量)、减量适当和个体化、较长时间维持治疗(维持治疗的激素量见上述)的重要性。也应教育患者按照医嘱用药,不能自行停药而前功尽弃,也不能自行减量激素而影响疗效。

  三、原因不明的血小板减少,就是ITP

  目前,ITP的诊断尚缺乏“金标准”或特异性诊断指标,基本还是排除性诊断,必须结合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多次血小板计数(有时还要人工计数)、外周血涂片、血小板自身抗体,甚至骨髓涂片和活检,排除其他血小板减少的情况。

  其他血小板减少的情况有:假性血小板减少(多为采血时应用抗凝剂EDTA引起),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如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性血小板减少(阿司匹林、消炎痛),HIV感染,脾亢,再障,MDS,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DIC等引起的血小板减少,还有病毒感染后、化疗、放疗后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方能诊断ITP。

  另外,对激素治疗有反应也是支持ITP诊断的重要依据。因此,不能见到血小板数目低下,一时又找不到“真正的原因”,没有进行相应的排查就诊断ITP,以免误诊而采用错误的治疗。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要克服悲观情绪,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在治疗期间要保持足够的耐性和信心。不要疏忽日常护理也不要频繁换疗法。再者建议配合上中医中药的治疗,中医药在配合减量激素,减轻副作用,减轻出血等方面有一定特色和优势,对患者帮助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