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在家中服用药物期间应注意防止出血并做好相关的护理。另外,在治疗该疾病时,也应该注意防治过渡治疗。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以出血为主要症状,无明显肝、脾及淋巴结肿大,血小板计数<100×109/L,骨髓核细胞为主,巨核细胞总数增加或正常,血清中检出抗血小板抗体(PAIgG、M、A),血小板寿命缩短,并排除其他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即可诊断。该病是一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因有出血倾向,所以患者在家中服用药物期间应注意防止出血并做好相关的护理。另外,在治疗该疾病时,也应该注意防治过渡治疗。
儿童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常见的血液病,常以皮肤出血点、瘀斑、鼻腔出血、牙龈渗血等症状为突出表现,因起病突然,患者家属往往求治心情较急切,一些医师便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环孢菌素A,甚至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等,想尽快稳定病情、缓解病情。
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一些医生的初衷也是好的。但是,任何一种疾病都有其自身的规律,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不例外。一些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等作用于机体,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产生抗自身血小板抗体或其他破坏血小板的机制,使血小板迅速被破坏,血液循环中血小板减少,正常止血功能遭到破坏,容易发生出血或出血不易止住。机体面对外界某些因素的打击,出现一时的免疫功能紊乱,是机体应激反应的结果。大量病例观察表明,儿童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初起时给与适当的对症处理,严密观察,4~12周后,80%的儿童能自愈,也就是说机体自身或在药物适当干预下,经过一定的时间,能够由应激状态恢复正常。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的应用能使血小板破坏减少,血小板迅速提升,但这并不是机体免疫功能恢复正常的结果,而是机体整个免疫系统被抑制的结果。当这些药的药理作用消失后,机体的免疫功能并未恢复正常,仍然会出现破坏自身血小板,血小板还会降下来。
儿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防止过渡治疗 人体的免疫系统是非常复杂的,儿童的免疫系统的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免疫功能还在完善阶段。显然,在这样一个阶段,给以强烈的或长期的免疫抑制治疗是不合适的,这样虽然可抑制异常的免疫,但对正常免疫的抑制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对儿童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大剂量或长疗程的免疫抑制治疗应慎之又慎,对待这样一个部分能自愈的疾病不宜治疗过度。
河北无极血康中医医院中医血液病专科,2006年8月被石家庄市市政府主管部门指定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单位。2018年底我院升级为中医二级医院,为医保定点医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