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诊断方法
作者:cuibin 日期:2012年07月26日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诊断方法


  原因不明的血小板持续增多,骨髓中巨核细胞显著增生,大量血小板聚集形成,脾大、出血或血栓形成等临床表现,可考虑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诊断。有关具体诊断标准及其新概念分述如下。        (一)国内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   可有出血、脾脏肿大、血栓形成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2.实验室检查   ①血小板计数>1000X10^9/L。   ②血片中血小板成堆,有巨大血小板。   ③骨髓增生活跃或以上,或巨核细胞增多、体大、胞浆丰富。   ④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加。   ⑤血小板肾上腺素和胶原的聚集反应可减低。   凡临床符合,血小板>1000X10^9/L,可除外其他骨髓增生性疾病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者,即可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二)国外诊断标准   1.国外教科书所述诊断条件:   ①临床有出血或/和血栓病史。   ②脾肿大。   ③血小板计数>1000X10^9/L,白细胞计数<30X10^9/L,血红蛋白正常或减低,但红细胞数不增高。   ④骨髓增生,巨核细胞系增生明显。   ⑤白细胞及血小板碱性磷酸酶增高。   ⑥能除外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及其他骨髓增生性疾病。   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研究小组(PVSG)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修订诊断条件:   ①血小板计数>600X10^9/L。   ②红细胞压积<0.40,或红细胞容积正常(男性<36ml/kg,女性<32ml/kg)。   ③骨髓铁染色阳性,或血清铁蛋白或红细胞MCV正常。   ④无Ph1染色体或bcr/abl基因重排。   ⑤骨髓胶原纤维化:   A.无。   B.占活检标本面积的1/3以下,并无明显脾肿大及外周血出现幼稚粒、红细胞。   ⑥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形态学及细胞遗传学证据。   ⑦无引起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原因。   3.美国血液学会(ASH)推荐最新诊断标准   根据BCR/ABL阴性MPD分子致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美国血液学会推荐了最新的ET诊断标准,其条件包括:   A1.血小板计数>600X10^9/L,持续至少两个月。   A2.获得性的JAK2V617F点突变。   B1.排除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例如正常的炎症指标等。   B2.无铁缺乏的证据:骨髓中可染铁或红细胞容积(MCV)正常。   B3.无PV的证据:铁储备正常的情况下,红细胞容积正常,红细胞压积(HCT)正常。   B4.无慢性白血病的证据:无Ph染色体或BCR/ABL融合基因。   B5.无骨髓纤维化的证据:无胶原纤维化或≤2级的网状纤维化(应用0~4级分级)。   B6.无MDS的证据:无明显增生不良的现象,无MDS相关的细胞遗传学异常。   符合A1、A2和B3~B6为V617F阳性的ET;符合A1和B1~B6为V617F阴性的ET。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诊断方法 这里为大家做了详细介绍。还有其他问题可以随时向我们咨询了解。希望可以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