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明确血小板减少的病因? 无极血康医院血液科收治了很多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由于患者年龄跨度大,最小者3月龄,最大者93岁,基础疾病不同,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治疗方案各不相同。诊治过程中发现许多人,包括有些专业人士,对血小板减少症的认识仍存在一些误区。由于血小板减少症的异质性非常大,结局与预后差异明显。因此,深刻认识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对指导临床治疗尤为重要。
明确血小板减少的病因,首先要了解血小板的正常生发过程及生理功能。
血小板(blood platelet,thrombocyte,PLT),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质裂解脱落下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体小,无核,双面微凸圆盘状。为最小的血细胞,曾长期被看作是血液中无功能的细胞碎片。直到1882年意大利医师J.B.比佐泽罗发现它们在血管损伤后止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才首次提出血小板的命名。血小板在正常的血液中有较恒定的数量及比例(健康人血小板数量为100×109/L~300×109/L),平均寿命为7~14天,其主要功能是凝血和止血。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原因主要包括血小板生成减少、破坏过多、寿命缩短,异常分布等。其中原发于造血系统本身的疾病如恶性血液病、肿瘤的骨髓浸润、辐射等导致的造血干细胞的损伤等,除原发疾病的特点外,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而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也可继发导致血小板减低。另外,某些药物直接或间接地损伤了骨髓造血干细胞,同样可导致血小板减低。
血小板破坏过多:主要是多见于病毒感染、肾脏疾病、红斑狼疮等疾病。由于外源或自身抗原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多种抗体,进而导致血小板破坏过多;而肝脏疾病、肿瘤疾病及外伤等多种因素激活内、外凝血系统,导致血小板消耗过多;中毒、服用某些药物后可致血清成分异常,进而导致血小板寿命缩短或破坏过多。
血小板的分布异常:人体中的血小板分布约2/3在末梢血循环中,l/3在脾脏中,并且两者之间相互交换。无论是原发性或继发性脾功能亢进患者,脾脏的滤血及清除血细胞的功能均增强,可导致顽固性血小板减低。以上原因可相互重叠、序贯发生、甚或交替出现,增加了临床诊治过程的复杂性。
何为“精准医学”,笔者以为精确诊断是根本,准确治疗是核心,追求“治愈”是医患共同的目标。血小板减少不一定会出血,但重度血小板减少(50 X 109/升以下即5万以下),则大多数会出现较明显的自发性出血,最常见的是皮肤瘀点、瘀斑等。更严重者甚至可以出现颅内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血小板20 X109/升以下即2万以下)。因此,知其然而更知其所以然,方可为患者提供切实可行、有的放矢,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案。
河北无极血康中医医院中医血液病专科,2006年8月被石家庄市市政府主管部门指定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单位。2018年底我院升级为中医二级医院,为医保定点医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