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病因——血小板破坏机制?人体外周血液中的血小板减少会导致机体凝血机制出现异常,人们常会因此出现多部位出血症状。轻度出血如皮肤、黏膜出血会加重贫血,而重度出血如消化道、颅内出血则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生命危险。专家告诉我们,造成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之一就是血小板遭到破坏。
正常血小板进入血液后,只在开始两天具有生理功能,但平均寿命可有7-14天。而得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血小板可在12~24h内遭到破坏,血小板的生成速度供应不了需求,就会造成外周血液中血小板减少。
血液病专家为您分析,血小板破坏机制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破坏的机制是由于血小板抗体与其相关抗原结合后引起的。在生理止血活动中,血小板聚集后本身将解体并释出全部活性物质,它也可能融入血管内皮细胞。
发生ITP时血小板抗体以其Fab片段与血小板相关抗原结合后,抗体分子的Fc片段暴露,并与巨噬细胞的Fc受体结合,导致血小板被吞噬破坏。通过激活补体系统如C3裂解产物C3b附着血小板表面,与巨噬细胞C3b受体结合也导致血小板吞噬。另外,血小板破坏还与巨噬细胞的活性水平有关,所以病毒感染时血小板更易破坏。
血小板除衰老破坏外,还可能在发挥其生理功能时被消耗。但是用51Cr或32P标记血小板观察其破坏的情况,发现血小板的破坏也随血小板的日龄而增多,即主要是衰老后被破坏。一项研究对一些接受了抗凝处理的人进行观察,发现这时血凝过程虽被阻止,但血小板的寿命也不延长。说明平时的血管内凝血程度很小,不致影响全部血小板的平均寿命。
血小板减少病因——血小板破坏机制?以上内容是血液病专家为我们介绍的血小板减少原因之一——血小板破坏机制,希望对您深入了解血小板减少能够有所帮助,如果您对于血小板减少疾病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欢迎您直接咨询无极血康医院在线血液病专家。
河北无极血康中医医院中医血液病专科,2006年8月被石家庄市市政府主管部门指定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单位。2018年底我院升级为中医二级医院,为医保定点医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