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您了解吗?
作者:佚名 日期:2014年11月27日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血小板是人体血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正常人的血液中有较恒定的数量,其主要作用是止血凝血、促进伤口愈合等。血小板一旦减少到超过正常范围就会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比如血友病、紫癜、贫血等,而引起血小板减少因素却十分复杂。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骨髓损伤。生成血小板的巨核细胞是从骨髓造血肝细胞分化而来的。因此骨髓损伤也是血小板生成减少的最常见原因。放疗、化疗、接触某些毒性化合物均能导致骨髓巨核细胞的减少。病毒性肝炎、风疹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对骨髓的损伤亦能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骨髓内肿瘤细胞的浸润、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以及骨髓纤维化也常引起血小板生成缺陷。妊娠母体使用噻嗪类药物可导致新生儿的巨核细胞增生减退和血小板减少

  ②先天性缺陷。在先天及遗传因素导致的血小板减少中以血小板的巨大、畸形、功能不全和寿命缩短为特征。这类先天遗传性血小板减少多以临床综合征的形式表现出来,如血小板减少伴缺失桡骨综合征、Fanconi综合征、Alport综合征等。巨核细胞内因性异常是血小板生成减少的原因。

  ③无效生成。尽管骨髓中巨核细胞数增多,但有效的血小板生成反倒降低,这一现象被称为血小板无效生成。临床上先天性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均以无效血小板生成为特征。除了难以明确的先天遗传机制外,维生素B12、、叶酸及铁的缺乏,亦可导致血小板的无效生成。

  对于“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有疑惑,点击咨询专家。

  ④免疫性破坏。免疫机制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常见的原因有三:

  1.自身抗体,如急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并发者。

  2.同种抗体,如输血后紫癜、新生儿同族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及妊娠母亲患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3.药物相关性抗体,即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⑤非免疫性破坏。非免疫性破坏主要由消耗增加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大量血小板被消耗,引起血小板减少。在病毒感染、败血症、恶性肿瘤、大剂量化疗以及血管炎症等致病因素作用下,血管会出现显着的内皮细胞损伤,尽管凝血途径并未被充分激活,但血小板的使用率与消耗却已明显增加,导致孤立性血小板耗竭,这被称为血小板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此外以非免疫性血小板消耗、血小板栓子形成以及器官损伤为特征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等也是临床可见到的疾病。

  ⑥脾肿大。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肿大均能导致全血细胞的减少。而由脾功能亢进引起的“脾亢性”血小板减少症,一般程度较轻。正常情况下体内1/3以上的血小板阻留在脾池内。凡脾肿大的患者脾池内的血小板数明显增多。然而仅由脾肿大本身致使血小板减少至(40~50)×109/L以下者极为少见。

  综上所述,既然知道了“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只要我们针对这些原因加以预防,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某些疾病的发生。如果您已经出现血小板减少的症状了,千万不要拖延,应立即到专业的血液病医院接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