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都有哪些
作者:佚名 日期:2013年11月27日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


 人的血液中有血小板成分,主要用于伤口的愈合,对人的身体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血小板减少,可引起脾脏肿大,鼻齿龈出血过多,那么,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有哪些呢?让我们来看看以下内容!
  1.血小板生成减少:
  (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部分患者可首先表现为血小板减少,而后出现其他血细胞的减少,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具有一定鉴别意义。
  (2)感染:见于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
  (3)放、化疗后引起血小板生成减少。
  2.血小板破坏增多:
  (1)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Evans综合征、甲亢、慢性肝炎等引起血小板生成减少,有些患者可以血小板减少为首发症状,数月乃至数年后才出现相应的典型症状。因此,疑诊ITP的患者,尤其是年轻女性患者,应常规行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等筛查试验。
  (2)抗磷脂综合征:也可先出现血小板减少,以后才出现抗磷脂抗体和狼疮抗凝物阳性、血栓栓塞、流产等其他表现。
  (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相关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是由免疫机制介导的。血小板减少可发生于HIV感染后无症状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的不同阶段。
  (4)药物性血小板减少症:可分为直接破坏血小板,骨髓抑制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可能造成骨髓抑制化疗药物和其它的药物,如烷化剂,氯霉素,抗代谢药,噻嗪类利尿剂,乙醇等。(如阿司匹林、消炎痛、扑热患痛等解热镇痛药,青霉素、头孢菌素、磺胺、利福平等抗菌药物及肝素、卡马西平、苯妥英钠、丙戊酸钠等药物,可引起免疫性血小板破坏,使血小板减少。通常起病较急,出血较重,但停药后出血症状大多很快消失,而且激素治疗往往起效较快)。
  3.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典型的TTP除血小板减少外,还有微血管病性溶血、神经精神异常、肾功能不全和发热等表现。
  4.血小板分布异常引起血小板生成减少:
  如脾亢、骨髓纤维化、肝硬化、等导致脾肿大,可使血小板在肝脏、脾脏滞留,血小板分布异常,引起血小板生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