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原因
作者:佚名 日期:2013年05月13日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


血小板减少原因
血小板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止血,加速凝血,防止出血;并能嵌在血管内皮细胞间隙处,保持血管内皮完整性,并有修复作用,当组织受伤出血时,血小板常成群聚集,促进血液凝固而起止血作用。
血小板是形态不规则的小体,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3微米。由骨髓巨核细胞的细胞分隔而成。巨核细胞逐渐成熟,胞浆增大,出现颗粒,最后断裂形成血小板。长期以来它被认为是细胞碎片,现已证明是能进行新陈代谢的活细胞。循环血液中血小板在正常情况下,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有10-30万个,生活约10天,但其中约1/4有生理功能,其余的可能为衰老的无活性者。衰老的血小板大多在网状内皮系统中破坏。血小板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非常复杂的结构和组成。血小板中存在着许多与肌动蛋白的聚合,交联成束或膜连结相关的蛋白质。血小板有多种细胞器,其中最重要的是各种颗粒成分,如α颗粒、致密颗粒(δ颗粒)与溶酶体(λ颗粒)。血小板有两种特有的膜系统,即开放管道系统(ocs)和致密管道系统(DTS)。血小板膜含有多种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往往连接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支链而成为糖蛋白,正常循环中的血小板不能与血浆纤原结合,只有当血小板被活化时才能与维血浆纤原结合,介导血小板聚集。这一控制功能对于机体保持正常血流,只在必要时发挥止血功能有重要意义。
  血小板低于100×109/L时即可称为血小板减少,低于50×109/L时可有出血倾向。血小板减少常见于以下情况和疾病:
(1)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纤维化、放射线损伤等;
(2)血小板破坏或消耗过多: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淋巴瘤、风疹、药物过敏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3)血小板分布异常:脾功能亢进;
(4)放射治疗和化疗等。

上一篇文章:血小板减少原因 下一篇文章:血小板减少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