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例,急性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一般发病前1-3周常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诱发因素,常见的有病毒感染。目前已发现多种病毒与ITP的发病有关,其中包括疱疹类病毒、人类微小病毒B19、麻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和肝炎病毒。感染造成血小板减少,其机理与下列因素有关:
1、巨核细胞受侵犯:病毒与细菌侵入骨髓,其不断复制及产生的毒素直接损害了巨核细胞的增生成熟能力,使其产生血小板的功能受损,血小板产生减少。
2、免疫机制的作用:病原体进入人体内,作为抗原吸附于血小板表面,继而同由脾脏等产生的抗体结合,或者是免疫复合物通过血小板Fc受体与血小板结合,被人体内的巨噬细胞识别、吞噬,使血小板的破坏比正常人增多。另一方面,在人体受到病毒感染时,巨噬细胞上的Fc或C3b受体数量增加,亲和力升高,使血小板更易破坏。
3、病原体的影响:病原体可通过释放的各种毒素,使血小板在血液中被激活,发生聚集而遭到破坏,导致循环中血小板的减少。